会展业期待合作

(大众日报 09-1-13)
                                         记者 于海荣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经济增速的放缓,作为经济发展晴雨表的会展业也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寒意。记者采访中,无论是场馆负责人还是组展商都表示,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
    一向以高出租率闻名业界的省城舜耕国际会展中心,2008年的出租率达到 47% ,虽然远高于业界平均水平,但与2007年相比略有下降。山东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元清分析认为,客观上是由于上半年济南两大会展中心合为一家,但综合来看,会展场馆的发展速度并不快。
    身兼省会展行业协会场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的何元清同时表示,省内除了济南和青岛等地的场馆外,绝大部分吃不饱,有的甚至一年只举办两三次展会。
    青岛两家最大的组展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青岛海名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泉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招展、会议进度上明显放慢,表现最明显的轻纺展,招展进程比上年要慢一半,其他行业的展会招展速度慢20% -30% 不等。
    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表示,从10月份开始,在招展邀请中,逐渐开始有企业称目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在与部分关系不错的企业的交流中,对方表示目前收入减少,对待展会的态度不再是多参加少参加无所谓,而是开始注重展会的实效。
    记者联系的一家企业明确表示,以前是给政府部门、协会等主办单位面子,现在顾不得这个面子了,不能跟口袋里的钱过不去,参加一个展会是希望带来经济效益,但在目前这种形势下,显然收不到想要的效果。
    数据显示,中国贸促会2008年批准组展单位出国举办的经济贸易展览超过1800项,但到11 月实施办展的只有1000项,实施率约55% ,与上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5个百分点。在国内展览方面,组展单位也感受到压力,展览面积与参展企业都在减少,招展困难情况比较突出。

合作或成“过冬”良策
    丁泉告诉记者,公司也相应采取了应对措施,对展会进行转型,在保持专业性展会的同时,开始开发新兴市场,更多的面向内需市场,同时联合同行,整合资源,合并同类展会,降低成本。像年底的年货展,定位就已经由专业性展会向消费性展会过渡。
    组展企业的这些应对之策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去年年底参加了“海峡两岸会展产业对谈”的省会展业协会秘书长林源告诉记者,在对谈中他了解到,两岸普遍认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会展业在越做越专业的情况下,重新走回联合的道路,将同类展会进行合并,便于节约成本。同时,注重专业观众的邀请,像香港贸发局斥巨资邀请专业观众,邀请范围也由原来的“金砖四国”,扩大到远景五国(越南、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阿根廷)。而这些应对措施,无疑都需要会展企业间的合作。
    省贸促会副会长、省会展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宋戈平更是直言,2009年大家的合作比什么都重要,这不仅包括组展商间的合作,还包括组展商与场馆的合作;不仅是省内企业的合作,更要注意与省外的合作。“应对金融危机,首先要消化现有过剩生产。通过会展可以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于遏制经济下滑、拉动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工贸结合、提升城市化服务功能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需求下降、销售不畅、经济增长滞缓的形势下,国家出台拉动内需的政策对会展业发展是难得的机遇。”宋戈平表示。
    “从目前国内展会的发展来看,BtoC 的展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但这些展会很容易在二、三线城市落户,山东会展业应该联合起来,争取这样的机会。”何元清表示。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副主任林福兴则认为,会展业可以借此机会杜绝恶性竞争,优化资源,按行业分类,举办山东特色展,将山东产品推出去。在促进经贸发展上,要注重上下游衔接,比如建材展可以用一半展区展示建筑商,一半展区实现上下游对接,重点放在最末端专业观众上。
    省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会展业对应对金融危机、拉动消费、开拓市场、促进流通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加快会展业发展促进会展消费。其中明确要求,要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展会内容、招展和招商对象,培育一批内容明确、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专业性强、招展招商定位准确、具有强烈的行业号召力和生命力的品牌展会。展览场馆和办展企业要加强与国内外场馆和企业的合作,联合办展,优势互补。充分利用我省产业优势,吸引国内外会展企业来我省办展,鼓励我省的会展企业到省外、国外办展。通过放开市场,走联合共赢的路子,把展会做大做强,同时把山东的企业和产品推介出去,把国内外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引进来。

山东展协,山东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