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会展业困局调查

 山东商报 记者 王均新

曾经一度风生水起的济南会展业,正在陷入经营困境之中。

  内耗-市场秩序混乱-行业声誉下降-号召力减退-招商困难-报价一降再降-组展商亏损-展会外迁-市场萎缩……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济南会展业几年来“炼狱”般的演进路径。

  眼下,在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实施后,尽管国内宏观经济有所回暖,但金融危机的滞后效应给济南会展业本已艰难的处境再添变数。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济南已举行的数场各类展会中,除个别场次有盈利外,大部分展商依然未能走出之前亏损的局面。

  同旅游业、房地产一道并称“21世纪三大无烟产业”的会展业,近年来一直是各地政府花大力气扶植的重点产业。如何让济南会展业重新步入正轨,恢复活力并逐步壮大,并真正成为省会济南经济结构升级调整的生力军,已成为包括政府和会展从业者的当务之急。

  

  山东省会展业发展概览

  山东具有发展会展业的良好基础。2008年GDP已超3万亿,人口9600万,拥有雄厚的工业与农业产业基础。

  目前,山东省从事会展组织业务的企业单位有50家,从业人员1085人。其中民营企业44家,占87.5%。现有经贸展览场馆26个,建筑面积1,635,45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596,982平方米,国际标准展位28,558个。2008年山东省共举办经贸类展览会392个,2000个以上展位的展览会有16个,1000-2000个展位的展览会有9个。全国巡回展有3个。全年共举办各类节庆活动154个。

  但山东会展业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会展组织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山东省会展组织企业从业人员1085人,从业人员在50-80名之间的单位有3家; 15-30名的31家,占总数的62%。同时,招展手段还是以电话行销为主,没有达到将广告、直邮行销、网络行销、公关、活动和策略联盟等行销工具融为一体的“整合行销”效果。长远发展上潜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除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外,我省很多场馆的利用率都不高,不少展馆每年只做2、3个展览会。

  现状:只赚吆喝不赚钱

  A

  “事先真没想到会这么火!”

  3月23日下午2:00,再有两个小时,为期4天的第十一届济南国际广告四新展览会即将闭会。透过高大的玻璃墙,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里仍旧人头攒动,专业“看客”的参观兴致依然不减。此时,作为本届展会组展商的上海汇展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的心情似乎不错。一周前,在同一个场地,他还主办了山东警用装备展。两个展会展览规模平均较往年增长30%,而下一年的展位已有60%被预订。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繁荣”。当谈到利润时,王涛的笑容立刻变成了一脸的严肃,他坦言,“几乎没赚到钱”。“展位费太低了。”王涛一语中的。

  据王涛介绍,尽管这次广告展参展商超过300个,但仅仅是在大幅降低展位报价近40%后的结果。“其实最初的报价比起青岛同类展会已经低很多了,但是客户还是不买账,就只能降价拢人气赚吆喝。”王涛无奈地说。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届展会的总收入不过七十余万元,场租和服务费即花去二十余万元,上缴6%的营业税,发放业务员业务提成和员工工资,先期为吸引专业观众而在各类媒体投放大量广告……刨除一切开支“顶多保本”。

  王涛的说法从山东新丞华展览有限公司营销策划部部长段玉那里得到了印证,“这样的规模,这么低的价格,肯定不会赚钱。”

  王涛并非个案。在去年年底由山东省贸促会召集的一次展览业研讨会上,众多与会展商纷纷因“处境艰难”大倒苦水。

  “我们还是觉得场馆太贵。”王涛说。

  对此,展馆方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同样颇为无奈。“考虑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已经把场租费降到7元/平米,这个费用远远低于青岛,而且我们还先后取消和减免了11项收费,总降价幅度比过去高达15%。” 山东国际会展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国展”)市场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说。

  “对于组展商来说,让他们免费使用场馆当然是最好。”该负责人话里有话。

  事实上,同时运营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和济南国际会展中心的山东国展同样举步维艰。据了解,尽管舜耕展馆此前出租率过去数年一直维持在50%左右国内同行业最高水平,但2008年全年各项收入总和不过2800万元。包括设施维修与保养、物料能源消耗、人工工资等在内的各项费用已占据大半,同时,该场馆还背负着高达7000万元的工程欠款和银行贷款,仅利息支出每年即需要200万元。而对于位于高新区的国际展馆,由于体量巨大,展会稀少,营业收入甚至无法维持日常运营。“我们也是亏钱的买卖。”上述负责人诉苦道。

  B

  源头:软环境之困

  “一个成功的会展项目,既需要当地好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又在形式上需要整个城市来承载,城市办展环境的优劣,将对项目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月前举行的山东省会展年会上,山东省会展业协会负责人王钰说。

  作为山东会展业两大“高地”之一,济南的会展软环境近几年一直饱受诟病。

  “办展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策划、推广、招商等环节已经牵扯我们很大的精力,同时,审批过程又涉及工商、税务、公安、消防等等多个部门,我们还要专门去一家一家地跑,往往让我们力不从心。”常年在济南办展的青岛金诺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文大倒苦水。

  同时,保安、消防等相关配套服务收费居高不下也让王德文倍感压力,像天津、西安等国内二线城市对会展业的财政补贴,他更是不敢“奢望”。

  市场秩序混乱则更加让组展商们无奈。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鹬蚌相争,无人得利”是过去济南会展业的真实写照。

  “整个山东会展门槛都很低,从业展商良莠不齐,同质办展比较严重,所以根本没法培育展会品牌。”上海汇展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涛抱怨说。

  2008年12月份,在省会展业协会对全省组展企业进行的摸底调查中发现,有半数企业已经不存在或转到其他行业,还有部分企业在等待观望,随时准备撤出。据统计,我省目前从事会展组织业务的企业单位有50家,从业人员不足50名的有47家,组展企业中全省年平均举办项目超过5个,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公司不超过5家。

  会展行业普遍看法是,会展需要时间的培育,第一年亏损,第二年保本,第三年方可盈利。然而,过去数年济南始终处于同质展过多的状况。同质展览过多过滥,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过于分散,根本谈不上品牌展会的培育,而且重复办展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更糟的是,缺乏叫得响的展会,久而久之济南展会的号召力就会不断下降,市场也慢慢萎缩。

  对此,王德文曾经对另一强劲对手作出让步,宣布退出一些展会以换取对方在自己势力范围的空间,双方各自安心做强自己的领域。然而,对方并不买账。无奈之下,王只能“把浑水趟到底”。“大家都耗着,赔钱也得撑下去。”王德文说。

  据了解,经过长时间的内耗,目前济南地区已有一半以上的组展企业因难以为继而被迫转行。

  对此,上述山东国展市场部负责人感同身受:“2008年6月合并之前,舜耕、高新两大展管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同质展、重复办展的现象时有发生,确实对济南会展市场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不过他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济南对会展业相应支持政策的出台,内耗的不利影响会逐渐消失。

  期待政府监管

  糟糕的办展环境已经让不少展企萌生“去意”。尽管春季展仍旧留在济南,但新丞华已于去年将全国医疗器械展的秋季展移至青岛。此前,在济南举办数届并在国内形成较大知名度的济南国际品牌家居展,几年前也已移师青岛。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涛和王德文均表示出“可能将部分展会撤出济南的意向”。

  这显然是上述山东国展市场负责人不愿看到的事情,“我们肯定会尽量挽留,但是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王德文表示,像青岛成立会展业管理委员会一样,希望由政府出面尽快建立一个类似的机构,专门负责济南会展业的统筹规划与监督管理。通过规范市场,监管会展企业行为,使市场早日进入有序化状态。

  山东省会展业协会组织者专业委员会负责人王钰则表达了类似观点,希望山东省政府能够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密切关注、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从战略高度上引领会展业的发展。

  山东省贸促会会长刘方会则认为,会展业管理部门多,涉及工商、公安、交通、消防、税务、海关、商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在有的城市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办展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

  因此,他建议一方面应当公开收费依据、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同时,建议政府成立会展管理办公室,由其负责制定全省会展业发展规划;实行会展活动登记备案制度,整顿和规范会展活动秩序,以解决目前多头管理、重复办展等问题,提高省内会展业的市场化水平,实现会展业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

  此外,刘方会还认为应当设立会展业发展基金。以用于大型会展项目引进、本市重点项目补贴等项目。

  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合作办展,也是未来济南会展市场避免恶性竞争、秩序重建的有效途径。
山东展协,山东会展